漢語詞典 > 詞語
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

漕司

拼音: cáo sī
注音:ㄘㄠˊ ㄙ
詞性:
結構: 其他
近義詞:
反義詞:
詞語解釋
亦稱'漕運司'。
管理催征稅賦﹑出納錢糧﹑辦理上供以及漕運等事的官署或官員。北宋稱轉運司﹐南宋稱漕司﹐元代稱漕運司。
引證解釋

⒈ 亦稱“漕運司”。管理催征稅賦、出納錢糧、辦理上供以及漕運等事的官署或官員。 北宋稱轉運司, 南宋稱漕司, 元代稱漕運司。

宋陳亮《上孝宗皇帝第一書》:“財歸於漕司,而兵各歸於郡。”
《宋史·選舉志二》:“淳祐元年, 淮南諸州郡歲有兵禍,士子不得以時赴鄉(xiāng)試,且漕司分差試官,路梗不可徑達?!?br/>元危素《元海運志》:“﹝至元﹞二十五年,內外分置漕運司二?!?br/>清錢大昕《十駕齋養(yǎng)新錄·帥漕憲倉》:“帥、憲、倉一人而已,漕則一路或有兩三人,曰轉運使,曰轉運副使,曰轉運判官,皆漕司也?!?/span>

國語詞典
網(wǎng)絡解釋

漕司

  • 又稱轉運使。宋代官職。趙匡胤分全國行政區(qū)為十三道,設置諸道轉運使以總財賦;趙匡義又分全國為十五路,并強化職責,“經(jīng)濟掛帥”,以邊防、盜賊、刑訟、金谷、按廉之任,悉皆委于轉運使。到了宋徽宗崇寧四年(1105年)已增加到二十四路。所設衙門轉運司亦稱“漕司”,由此可見漕運職司之重。
  • 收藏 菜單 QQ